半导体周报1208-Micro OLED

创建时间:2024-12-09 16:27

导体周报-1208

一、行业新闻及动态

1、半导体设计:

《科创板日报》24日讯,国芯科技公告,公司研发的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于近日在公司内部测试中获得成功。该产品是公司与赛昉科技共同研发推出的高性能AI MCU芯片,采用多芯片封装技术集成了赛昉科技的高性能SoC芯片子系统与公司的AI芯片子系统。新产品CCR7002具有丰富的外部接口和多个高速接口,集成了多种安全引擎,支持Linux操作系统,内部集成GPU,兼容主流摄像头传感器,支持H.264/H.265/JPEG编解码和4K@30fps显示。该产品可以面向工业控制、能量控制、楼宇控制、智慧交通等领域实现应用。

 

2、       半导体制造及封测:

《科创板日报》22日讯,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AI应用造成客制化芯片及封装面积的需求日益提升,同步推升2025年CoWoS需求。观察明年CoWoS市场重要发展态势:一、2025年英伟达对台积电CoWoS需求占比将提升至近60%,并驱动台积电CoWoS月产能于年底接近翻倍,达7.5万至8万片;二、英伟达Blackwell新平台2025年上半逐步放量后,将带动CoWoS-L需求量超越CoWoS-S,占比有望逾60%;三、CSP积极投入ASIC AI芯片建置,AWS等在2025年对CoWoS需求量亦将明显上升。

 

《科创板日报》21日讯,由于HBM产品中封装重要性不断加强,三星电子正在扩大对国内和海外生产基地的投资,以加强其半导体先进封装业务。据悉,日前三星签署了第三季度销售和采购半导体设备的合同,以扩大其中国苏州工厂的生产设施,该合同价值约200亿韩元。苏州工厂是目前三星电子唯一的海外测试和封装生产基地。另外,三星近期也与韩国忠清南道和天安市签署了投资协议,以扩大半导体封装工艺设施。

 

财联社11月21日电,有消息称意法半导体(ST)宣布与中国晶圆代工厂华虹半导体合作的新计划,将与华虹合作在中国生产40nm节点的微控制器单元(MCU)。记者向华虹公司求证上述合作信息的真实性,内部人士承认,有相关的合作,但是目前没有更多可以官方披露的信息。

 

3、       其他:

《科创板日报》20日讯,三星电子举行了位于器兴园区的NRD-K新半导体研发综合体的进机仪式。NRD-K半导体研发综合体将成为三星电子DS部下属三大事业部(存储器、系统LSI和Foundry)的共同核心研发基地,到2030年这一项目将累计获得约20万亿韩元的投资。NRD-K还将包含一条研发专用线,该产线将于2025年中投入使用。NRD-K综合体将导入ASML High NA EUV光刻机、新材料沉积设备在内的一系列最先进半导体生产工具,旨在加速3D DRAM、千层V-NAND在内的下代存储芯片开发。

 

 

 

 

2.       本周话题——Micro OLED

显示技术可以实现将电子信号转化为可视化图像的效果。目前,以 LCD(液晶显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为首的 FPD(平板显示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替代最初的 CRT(阴极射线显示技术)并逐步占据市场。整个 FPD(平板显示技术)高速发展,不断拓展出 Mini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 OLED(应用于微型显示器的 OLED 技术)。

平板显示技术分类

img1

资料来源:清越科技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最早的CRT技术通过使用电子束循环照射发光屏幕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RGB荧光粉来产生图像。CRT 技术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较高,但是受显像管限制很难做到薄型化和轻型化,且无法做大尺寸屏幕。

主流显示技术 LCD 属于非自发光型显示,需要用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外加电压改变处在玻璃基板中间的液晶的旋转排列,进而改变光线通过的旋转幅度,并以不同比例透过滤光片产生不同颜色。LCD 技术相较于 CRT 尺寸更齐全更加轻薄,并且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但是色彩对比度较低,且容易产生显示器漏光。

第三代显示技术 OLED 有自发光特性,在电场驱动下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有机发光材料形成激子并将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OLED 技术具有高对比度,耗电量低等优势,但是有机材料会氧化寿命较短,并且其技术含量高,成本较高。

Mini LED 技术是在传统 LED 背光源基础上进行改良,作为 LCD 面板的背光源使用。Mini LED较 OLED 寿命更长,在显示方面也比 LCD 对比度、分辨率更佳。Micro LED 是新一代显示技术,将 LED 背光源薄膜化、微缩化、矩阵化,达到单独驱动发光。Micro LED 在亮度、分辨率、对比度、能耗、使用寿命、响应速度和热稳定性等多方面较主流的 LCD 和 OLED具有更大的优势。

Micro OLED 又名硅基 OLED,是应用于微显示器领域的 OLED 技术,在硅背板(CMOS 驱动)的基底上制作 OLED 显示器件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其将传统外置邦定的显示芯片集成在硅基背板中。相较于 OLED,Micro OLED 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像素密度和分辨率,响应速度更快,且不需要复杂的封装技术,成本更低。

根据 Sigmaintell,受累于消费者需求疲软,2022 年全球显示面板产值约 1011 亿美元,同比减少 27%。2023 年受益消费电子需求复苏,显示面板行业在去库存、稼动率下降等主动策略影响下,2023 年全球显示面板产值将达 1013 亿美元,同增 0.2%。从结构来看,传统以 LCD 技术为主的平板显示技术逐渐向以 LCD、OLED、Mini LED 等多种技术并存的新型显示技术转化。

显示技术对比

img2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星空财富,ittbank,国金证券研究所

Micro OLED 具有稳定性强、体积小、像素密度高等特点

Micro OLED 又名硅基 OLED,是将 OLED 器件制作在已集成视频信号处理和像素驱动阵列的单晶硅集成电路芯片上,无需像 PMOLED、AMOLED 显示面板一样通过邦定环节外接显示驱动芯片,而是将驱动功能集成于硅基背板上,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空间。

Micro OLED 显示器件结构以驱动背板和 OLED 显示前端组成,是半导体技术与 OLED 技术的结晶。驱动背板是在单晶硅衬底上采用标准的 CMOS 工艺形成 OLED 显示所需的像素驱动电路、行列驱动电路以及其它所需的 DAC 转换等功能电路。由于硅片衬底不透明,需要制作顶发射 OLED 器件。首先在衬底上制作高反射率的金属作为阳极,使用较高反射率的金属可以实现较高出光效率。接着制作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有机半导体层,形成 OLED 主体发光单元。最后,为了实现光从顶部出射,使用半透明的金属层作为阴极。在阴极上需要制作薄膜封装层,用于阻隔 OLED 器件与水氧杂质接触从而提高显示器寿命,在封装层上还需进一步贴合玻璃进行器件强度保护。

M i cro O LED 显示器结构图

img3

资料来源:科技新报,国金证券研究所

Micro OLED 器件制造包含四个环节:硅基 IC 设计与制造、OLED 制程、OLED 封装制程、系统开发与模组工程。1)硅基 IC 设计与制造包含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别由 IC 设计团队和晶圆厂完成。2)OLED 制程包括阳极像素点制备、有机层蒸镀、金属层蒸镀等重要步骤。其中阳极像素点制备需要水洗烘干、阳极金属层镀膜、涂胶曝光显影等光刻过程、光刻胶剥离、检测这五个工序。有机层蒸镀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将小分子有机材料气化达到玻璃基板再沉积固化变为 OLED 材料的固体薄膜。阴极金属层蒸镀采用与有机材料蒸镀同样的设备和类似的工艺,通常被蒸发的阴极金属材料为 Mg、Ag 等。3)OLED 封装制程是对制作电极和各有机薄膜功能层后的基片进行盖板封装,能有效阻止 OLED 各功能模块与空气中水氧等成分发生反应。之后进行彩色过滤层制备包括涂胶、光刻、显影和烘干 4个工序,制作硅基 OLED 所需的三基色(R、G、B)图形,完成彩色化工艺,最后需要加装玻璃盖片以保护显示器。4)显示驱动与系统开发与第一部分设计制造紧密相连,因为Micro OLED 的驱动 IC 和像素电路需要集成在一起。Micro OLED 显示器主体结构完成后需要进行模组工程,通过切片清洗烘干、贴片焊线涂胶、老化处理和最终检测,合格后包装入库。

img4

资料来源:Micro Display,国金证券研究所

目前,Micro OLED 显示器制造工艺中的设备和材料国产持续突破,但部分核心设备材料仍须被海外垄断。以奥雷德采购材料为例,有机发光材料基本完成国产替代,但光刻胶仍 100%进口日本。设备方面,奥雷德 2019 年设备开支中的光刻机仍 100%进口日本,真空蒸镀设备中的 OLED 有机发光材料镀膜设备、无机化学蒸镀机仍 100%进口韩国。

Micro OLED 具有稳定性强、体积小、像素密度高等特点。1))Micro OLED 使用单晶硅作为基板,迁移率高、性能稳定、寿命高。2)由于无需通过邦定环节外接显示驱动芯片,而是将驱动功能集成于硅基背板上,Micro OLED 可以节省大量空间,并且因为不同于传统面板必须在像素结构中加入光罩使得在 RGB 条纹矩阵中实现颜色纯度,Micro OLED 可以通过优化矩阵排列,使用更小的光罩,因此 Micro OLED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3)Micro OLED 采用半导体技术将像素点直接置于硅晶圆上而不是玻璃基板,可以使像素间距、像素尺寸变小,从而提高整体的像素密度和分辨率。

Micro OLED 显示器行业处于发展早期,索尼领跑,各大厂商均处于加速产线布局。

目前,Micro OLED 显示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分为军事领域与消费电子领域,其中在军事领域应用较早,主要行业参与者包括 eMagin、MICROOLED、奥雷德、国兆光电等公司。Micro OLED 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HMD、 HUD、 EVF 等。其中仅有SONY 凭借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地位推出了用于自身品牌的 EVF 及 HMD。

国内相关企业正加速布局 8/12 英寸 Micro OLED 产线。

根据 TrendBank 6 月统计,目前 8 英寸 Micro OLED 企业已验收项目总产能达到15.54K/M,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京东方、清越科技(梦显电子)和湖畔光电。其中京东方为6K/M,产能占比 38.61%;清越科技(梦显电子)为 5K/M。除了已验收的项目,还有华星光电、睿显科技、国兆光电和华睿光电加入 Micro OLED 生产计划中。

Micro OLED 显示屏主要制造厂商

img5

资料来源:清越科技招股说明书,浙商证券研究所

Micro OLED 12 英寸晶圆制备难度远高于 8 英寸,目前已验收完毕的企业只有视涯、京东方和宏禧科技。根据 TrendBank 6 月统计,视涯位居第一,于 2023 年 1 月完成全场验收,产能占比超过 50%,为 6K/M;京东方 12 英寸 Micro OLED 于 2022 年实现产能2K/M;宏禧科技占总产能的 9.09%,产能为 0.8K/M。

未来三年内,芯视佳、湖畔光电和熙泰有望完成 12 英寸 Micro OLED 晶圆项目验收;京东方和宏禧科技也预计扩大产能。根据 TrendBank 调研,熙泰规划总产能为18K/M,其中 6K/M 将在 2023 年完成验收;京东方预计在两年内分别增加 4K/M 的产能,达到 10K/M,与湖畔光电并列第二;视涯保持 6K/M 产能不变;宏禧科技预期增添产能4.2K/M;2024 年芯视佳预估验收产能为 4K/M

 

行业增量:

乘 XR 行业东风,Micro OLED 市场蓬勃发展,预计 2027 年市场规模近 300 亿 Micro OLED 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像素密度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近眼式显示和投影显示系统,包括头戴显示器(HMD)、平行显示系统(HUD)、电子取景器(EVF)、投影仪等产品领域。

根据群智咨询,2022 年 Micro OLED 出货量为 500 万片、同增 163%;预计受益 AR、VR、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预计 2027 年 Micro OLED 出货量达到 6800 万片,五年 CAGR 达 69%。

分行业来看,早期 Micro OLED 下游以军用(瞄准观察系统、头盔系统和模拟训练系统)为主,伴随 VR、AR 行业发展,预计 2024 年 XR 行业应用占比达 60%。

目前 VR、AR 领域可选择的显示技术包括 Fast LCD、LCos、Micro LED、Micro OLED,Micro OLED 具有高像素密度、高对比度、快速响应、技术相对成熟等优势。

VR 设备目前主要采用的是 Fast LCD,它具备寿命较长、技术成熟、量产稳定且成本低的优势,但它像素密度低、对比度低、响应速度有限,会导致画面清晰度不够、质量较差且有延迟。相对于 Fast LCD,Micro OLED 具备像素密度高、对比度高、快速响应等特点,能够给用户带来沉浸感,但是因为采用有机材料,亮度和寿命上存在短板。而 Micro LED具有无机物特性,拥有 Micro OLED 优势的同时,还解决了亮度低,寿命短的缺陷,但是因为微缩芯片、巨量转移、全彩化等技术难点,还未具备量产能力。

AR 设备目前主要采用的是 LCos、DLP、Micro OLED,Micro LED,其中 LCos 技术成熟在早期 AR 应用较多,但是对比度,响应速度低限制其进一步发展,DLP 技术因为体积较大、光展量有限无法支持 AR 设备能够长期佩戴。Micro OLED 因对比度高、像素高现在得到广泛应用,目前 Micro OLED+Bird Bath 方案已成为一个可以均衡成本和显示效果的快速落地方案,2022年发布的AR眼镜普遍采用此搭配方案。但长期来看,具备高亮度优势的Micro LED 与光波导技术适配,有望在技术成熟后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Micro OLED 优势

img6

资料来源:芯视佳科技 BCDtek,星空财富,Microdisplay,国金证券研究所

随着龙头企业开始采用 Micro OLED 显示屏,Micro OLED 技术逐渐被下游厂商认可。 VR 设备:Arpara 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别发布了 arpara 5K VR 头显与 arpara AIO 5K VR一体机,其中 arpara 5K VR 采用双 1.03 寸 Micro OLED 屏幕,分辨率达 2560X2560,首次同时实现超高 PPI、大视角、低延迟、超轻重量于一体,arpara AIO 5K VR 一体机采用与头显相同 1.03 英寸的 Micro OLED 屏幕,由国内厂家视涯科技供应,可达双眼 5120X2160分辨率,刷新率为 90HZ,同样支持 127% sRGB 和 90% DCI-P3 色域。2022 年松下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Shift’all 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 MaganeX,2.6kX2.6k 的 Micro OLED 采用 Kopin 专利,刷新率高达 120HZ,可提供 10 位颜色。预计 2024 年索尼 PS VR2、Meta Quest4 均有望采用 Micro OLED 屏幕。

AR 设备:显示方案大多采用 Micro OLED 技术。Rokid、雷鸟、ThirdEye、视享、爱普生、高通、Xreal 等多家厂商均在 2021-2023 年间发布了采用 Micro OLED 显示屏的分体式 AR智能眼镜或 AR 一体机。

预计 2027 年全球 XR 领域用 Micro OLED 市场规模达 41 亿美元,五年 CAGR 达 136%。2023-2026 年行业新增设备投资额达 56 亿元,设备投资未来可期。

XR 出货量:根据 Wellsenn XR,2022 年 VR 出货量约为 986 万台,同减 4%,AR 出货量约为 42 万台,同增 50%。全球 VR 终端出货量下降主要系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疲软、购买力不足。预计 2023 年 VR 出货量约为 710 万台、AR 出货量约为 50万台,根据 Counterpoint,受益 Vision Pro 发布、预计 2024 年新增 XR 出货量 390 万台,对应 2024 年 XR 出货量达 1150 万台、同增 51%。根据 Wellsenn XR,预计 2027 年 XR 出货量达 16800 万台,根据 Sigmaintell,预计 2027 年 XR 出货量达 5520 万台;根据 IDC,预计 2027 年 XR 出货量达 2860 万台;我们假设 2025~2027 年延续 50%的增速,预计 2027 年XR 出货量为 3881 万台。

Micro OLED 渗透率:1)根据群智咨询,2022 年全球 XR 用 Micro OLED 面板出货共 43 万片,同比翻倍增长、渗透率为 3%。2)根据界面新闻,预计 2024 年 Apple Vision Pro 销量达 100 万台,对应 2024 年 XR 用 Micro OLED 出货量达 230 万片。3)参考 OLED 在手机行业的渗透率,2015 年 9 月苹果首次在 iPhone X 采用 AMOLED 屏幕,带动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目前主流品牌旗舰机均采用 AMOLED 面板。根据 IDC,2015 智能手机的 AMOLED渗透率仅 17%,2022 年智能手机 AMOLED 渗透率提升至 47%。我们预计在苹果的示范效应下,Micro OLED 在 XR 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 年 CES 展上,索尼、创维、华硕均展示了其搭载 Micro OLED 的 MR 头显,Meta、三星亦计划推出自家搭载 Micro OLED 的头显产品,预计 Micro OLED 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 2027 年渗透率达 30%,对应出货量达 2329万片。

Micro OLED 单价:1)根据群智咨询,2021 年全球 XR 用 Micro OLED 市场规模为 0.26 亿美元,对应 Micro OLED 单片价格为 130 美金,相较于 Apple Vision Pro 的 Micro OLED单片价格(350 美金)、目前出货产品单价较低,预计伴随 Apple 产品占比提升,2023、2024 年单价提升至 152、240 美元,伴随良率提升、规模效应,产品单价持续走低。参考AMOLED 价格降幅(根据 CINNO,伴随 OLED 技术成熟度提升、新增产能陆续释放,2020~2023年 AMOLED 价格年均下降 15%左右),预计 2025~2027 年 Micro OLED 单价每年下降 10%。2)从降本空间来看,我们认为 Micro OLED 未来的降本空间主要取决于良率提升、尺寸降低。良率方面,根据集微网,目前 Micro OLED 良率为 50%,如果按照 350 美金的成本测算,当良率达到 90%的时候,成本将降至 194 美金、单价降幅超 40%。根据 OFweek,2020 年京东方 OLED 良率为 60%、2021 年京东方、LG、三星 OLED 良率达 80%、85%、94%,伴随良率提升,OLED 单价下降、渗透率持续提升。尺寸方面,Apple Vision Pro 的 Micro OLED的尺寸约为 1.4 英寸,若采用 1 英寸屏幕,成本降幅达 50%。

 

产业链分析:

Micro OLED 上游包括原材料、组装零件以及制造与检测设备,其中原材料涵盖硅基背板、光影显刻材料、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封装材料以及彩色滤光层,组装零件包含驱动 IC和被动元件,设备包含显影刻蚀设备、镀膜封装设备、检查测试设备。Micro OLED 制备过程包括阵列、蒸镀和模组环节,在上游阵列和蒸镀环节的设备及原材料主要依赖日韩、美国等国外厂商,少数中国厂商在上游设备和原材料开始实现国产替代。在国际贸易竞争背景下,避免国内 Micro OLED 产业关键原材料及设备被国外“卡脖子”,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争取突破更多专业壁垒。

Micro OLED 中游显示器制造商欧美企业入局较早且技术成熟,以 Sony 为代表的日韩公司占比最大,中国厂商加速布局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欧美企业包含 eMagin、Micro OLED为首的专业市场参与者,其中 eMagin 是全球首家实现批量生产硅基 OLED 微显示器的科技公司。据群智咨询,2022 年全球 Micro OLED 出货份额占比中 Sony 占比最大达到 65%。国内厂商视涯科技、京东方、国兆光电分别占比 10%、8%、3%,中国厂商加速布局有望随国内虚拟现实行业发展迅速扩张;2022 年全球 XR 领域 Micro OLED 出货份额占比中 Sony 占比最大达到 78%,爱普生和视涯科技占比分别为 20%、1%。

M i cro O LED 产业链及企业

img7

资料来源:AR 圈,奥雷德招股说明书,各公司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2022 年全球 Micro O LED 竞争格局

img8

资料来源:群智咨询,国金证券研究所

2022 年全球 XR 领域 Micro O LED 竞争格局

img9

资料来源:群智咨询,国金证券研究所

海外企业:索尼绝对领先,eMagin 入局最早

索尼于 2009 年开始研发 Micro OLED 显示技术,2011 年索尼发布了其首款 0.5 英寸 XGA(1024×768)Micro OLED 显示器产品并应用于其同品牌的 A77、A65、NEX-7、NEX-5N 等4 款相机产品作为电子取景器用途,同年发布 HMZ-T1 作为最早应用 Micro OLED 的眼镜产品。索尼拥有十年以上的自研经验,在产品规格方面实现 0.23 寸-1.4 寸覆盖,分辨率由nHD+突破至 2K、4K。索尼 Micro OLED 面板制造均是 in-house 完成,拥有全流程的研发、技术、制造能力,其中晶圆部分来自日本熊本工厂 12 英寸晶圆产线的供应,OLED 制程由日本东浦 3.5 代 OLED 产线提供。在消费 XR 头显用 Micro OLED 面板领域,索尼具有绝对领先地位,2022 年公司市场份额达 78%。2023 年苹果发布的第一代 MR 头显搭载两块索尼4k Micro OLED 显示屏,尺寸为 1.42 英寸,模组亮度最高可达 6000 尼特,单块屏幕成本达 350 美元、为 MR 头显 BOM 中最大部份。

eMagin 是全球首家实现批量生产 Micro OLED 微型显示器的科技公司,是美国国防部认定的唯一一家美国 Micro OLED 制造商。eMagin 成立于 1996 年,在 2001 年其 Micro OLED显示器就开始应用于 F-15E 战斗机。eMagin 独特技术亮点为 dPD 工艺(DirectPatterining),此工艺取消滤色片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滤光片造成的光损,制造出 RGB Micro OLED 屏幕亮度高达 15000nit。eMagin 具备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 Micro OLED 的端到端能力,主要负责设计硅晶圆,制造部分交给代工厂,而组装阴极阳极、滤光片、OLED以及封装等步骤均由 eMagin 负责。eMagin 主要服务于军方,2022 年 eMagin 年报披露军事领域占比 74%、较 2021 年提升 8pct,工业和医疗领域占比 13%,消费者领域占比 12%。2022 年 eMagin 公告的两大军事订单包括 250 万美元美国陆军的为士兵提供传感器和战术数据的增强现实系统和 170 万美元柯林宇航公司的应用于 F-35 战斗机头盔显示系统中Micro OLED 显示器。

 

国内现状:

国内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合肥视涯、京东方等部分厂商已经成熟量产,梦显电子、湖畔光电、观宇科技、国兆光电、芯视佳等初创企业不断扩建产能。据势银统计分析,国内目前 8 英寸 Micro OLED 厂商已经验收项目的总产能 15.54K/M,其中京东方、梦显电子位居前二,产能分别为 6K/M 和 5K/M,其余已经验收的厂商包括湖畔光电、观宇科技、创王、昀光科技、熙泰、奥雷德和萃松光电。除了已验收项目,新规划Micro OLED 晶圆生产的厂商有华星光电、睿显科技、国兆光电和华睿光电。此外,湖畔光电和熙泰科技各自计划增加 0.4K/M 和 1.5K/M 产能。12 英寸晶圆切割效率比 8 英寸高 2~3 倍(以 1.03 英寸屏幕为例,12 英寸晶圆可以切 120块屏幕,8 英寸晶圆只能切 48 块屏幕),12 英寸晶圆制备难度也高于 8 英寸,据势银统计,国内 12 英寸 Micro OLED 厂商已经完成验收的只有视涯科技 6K/M 产能、京东方 2K/M 和宏禧科技 0.8K/M 三家,总产能共 8.8K/M。未来三年熙泰、湖畔光电、芯视佳将完成产能验收,根据势银统计,熙泰科技规划产能 18K/M 将成为 12 英寸晶圆 Micro OLED 厂商第一位。此外,京东方预计在两年内增加 4K/M 达到 10K/M 与湖畔光电并列第二位,宏禧科技预期增加产能 4.2K/M。

 

大陆相关企业:

京东方:

国内最早布局 8 英寸和 12 英寸 Micro OLED 产线,有望进入苹果 MR 供应链。1)公司主要从事显示器件业务、物联网创新业务、传感业务、MLED 业务、智慧医工业务,2023 年 H1 收入占比为 85%、22%、0.2%、0.6%、1.7%。2023 年 H1 公司收入为 801.2 亿元,同减 12.5%,归母净利为 7.4 亿元、同减 88.8%。2)公司是国内最早同时布局 8 英寸和12 英寸 Micro OLED 的大规模生产线的企业,产品覆盖 0.39 寸至 1.3 寸,并与多家行业重点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苹果正在评估京东方作为未来 Vision Pro 及其他头显的Micro OLED 显示屏供应商的可能性,并且已在测试其面板产品。2023 年 5 月公司成功攻克 Tandem 双层串联结构技术难题,并自主设计阳极阻断架构和高色域光学体系,创新研发出 1.3 英寸 4K 超高清微型硅基显示屏,PPI 高达 4031,最大亮度 5000nit,刷新率达90Hz,整体性能居业内领先水平。

 

清越科技:

拥有 8 英寸 Micro OLED 产线,募集资金进一步推进 Micro OLED 的技术改进。1)公司主要产品为 PMOLED、电子纸模组、TFT-LCD、CTP、CTP+OLED、Micro OLED,2022年收入占比为 25%、68%、0.9%、1.3%、0.5%。2023 年 H1 公司收入为 3.9 亿元,同减 17%,归母净利为-0.15 亿元、同减 166%。2)2019 年公司投资 3.6 亿元建造 8 英寸 Micro OLED生产线,设计 8 寸晶圆月产能 5000 片,年产能 900 万片微显示器,于 2021 年实现首次出货。2022 年底公司成功上市、IPO 募资 8.2 亿元,计划投资 3 亿元用于“硅基 OLED 显示器生产线技改项目”,客户方面,公司积极与华为、荣耀、歌尔声学、小米等客户开展联合研发,在 VR/AR/XR 的未来产品形态上进行布局,以拓展量产规模。

 

晶合集成:

1)公司立足于晶圆代工领域,从事 12 寸晶圆代工业务,目前已实现 150nm至 55nm 制程平台的量产,正在进行 40nm、28nm 制程平台的研发。2023 年H1 公司 55nm、90nm、110nm、150nm 产品收入占比为 5%、50%、32%、14%。依靠成熟的制程制造经验,已经具备 DDIC、MCU、CIS、E-Tag、Mini LED、PMIC 等工艺平台晶圆代工的技术能力。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为显示驱动 IC 设计企业(联咏科技、集创北方、奕力科技、合肥捷达微电子)、CIS 企业(思特威),根据 TrendForce 集邦咨询公布的 2022 年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晶合集成位居全球前十位,在中国大陆企业中排名第三。2)针对AR/VR 微型显示技术,正在进行硅基 OLED 技术的开发,已与国内面板领先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加速应用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章不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分享观点所用。

参考资料:

浙商证券:Micro OLED 有望加速渗透 XR,重视国内相关产业链发展

国金证券:Micro OLED:XR领域打造百亿新蓝海

天风证券:新型显示:Mini LED/Micro LED/Micro OLED多点开花,产业链如何聚焦?